就如每種其他的人性經驗一樣,言詞是不足以描繪的。事實上,大部分時間,言詞的結果正好適得其反:把它弄模糊了,把它支解了,抹殺了。常常,在談論愛、恨、或希望時,我們失落了我們認為正在談論的那個東西。詩、音樂、和其他型式的藝術,遠更適合做為描繪人性經驗的工具,因為它們是確切的,並且避免了那陳舊的抽象與模糊形式——而後者,卻往往被當作人性經驗的適當表白。
然而,把這些限制做了嚴肅的留心之後,則用不是詩歌的語言來表達那種情感經驗,仍非不可能。然而,設若你所說的那個經驗不是人們所共有——或者,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共有——的經驗,則用言詞傳達即不可能。把它做描繪,意謂指出這個經驗的種種面向,因此在寫者與讀者之間建立起一個溝通,使他們知道他們所意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在做這個企圖之際,我必須請讀者跟我一起努力,而不要期待由我給他答案。我必須請他動員他自己的經驗,以便使我們的對話有其可能。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基本上不是由一個特定對象「造成」的,是一個人身上歷久猶存的特質,只是因某一「對象」而落實罷了。
恨是熱烈地毀滅願望;愛是熱烈肯定一個「對象」;那不是一種「效果」而是積極地渴求和內在的關連,以對方的幸福、成長和自由為目標。那是一種心甘情願,原則上可轉向任何人和任何對象,包括我們自己。排他性的愛本身即是一種矛盾。要弄清楚,某人變成明顯愛情的「對象」並非偶然。決定此特定選擇的因素太多也太複雜,此處無法討論。不過,要點是對特殊「對象」的愛只是某人經久不變的愛的落實集中而已;並不如浪漫愛情觀所想的,人在世上能愛的只有那一個人,找到那個人是一生的大機緣,愛他便會避開其他所有的人。只能照一個人來體驗的那種愛情顯示那不是愛情而是虐待—被虐狂的依戀關係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存在者全部都是毫無理由地出生,脆弱地生存,然後因某種遭遇而死亡。」沙特書中的主角這麼道出感懷。如果是卡繆,他會稱之為「人生的荒謬」吧。巴斯擖曾經借一個無神論者的角色說出下面的話來表現這種「被拋出」的感情,「當我想到我一生的短短期間,就要消失於與過去未來相接的永恆之中,我所佔據的這個小小空間,將沈沒於不知我也不為我知的無限空間時,我對自己之在此處,而不在彼處,深感驚恐;為了什麼緣故使得我不在彼處而在此處,什麼緣故使得我不在彼時而在此時是完全沒有理由的。是誰把我放在這個地方? 是憑著誰的命令、誰的指示,我被分派於此時此地?」

 
儘管如此,把這樣無故被丟出來的自己承受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個「我本身」。人是如此一種存在:即一方面各自意識自己的生存,一方面以獨自的方法決定自己的生存。在這一層意義上,「存在」指的往往就是我本身。沒有誰能代替我來決定事情,沒有誰能代替我死;存在主義之強烈反抗人的交換可能性和人的他有化,理由在此。基督為全人類頂罪,換言之,為「我本身」替罪;這乃是基督教的核心,離開這個教義,基督教便不成立。但是從存在主義的立場看,我的罪只能自己去承擔,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同樣的,即使我無緣無故地被拋在這個不安與絕望的時代,這個喪失了「人」的時代,我還是非要將這個時代,這個狀況作為我自己的東西而活著不可。因為沒有誰能代替我活出我的狀況來。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如人是無限的柔順,那麼對人的幸福不利的規範和制度卻將有一個機會把人永遠塑造成適合於這些規範和制度的類型,而使人不可能利用本性所稟賦的力量去改變這些類型。人將僅是社會結構的魁儡,而不是歷史所證明他的內在特性對不良的社會和文化形態的強大壓力,會產生巨大反抗行動的社會行動者。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是相對而非絕對}  < Career雜誌 2008.6 >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三條規則──對付生活中的反社會人格者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的人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緒論:想像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是換工作也不是辦法!

你是高度敏感工作者嗎?

《敏感元素》一書的作者伊蓮‧艾倫博士說過,敏感特質深植於我們的神經系統之中,而且有可能是遺傳而來的。這種人占人口的20%

高度敏感者在工作方面遭受許多困難,因為他們在很多不同方面都特別敏感。有可能是情感強烈,感官知覺特別敏銳──對事物具有不可思議的敏感,只要有一絲絲氣味都很容易察覺,別人幾乎聽而不聞的聲音他們都聽得到── 一顆躁動不安的心渴望吸收更多資訊,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對環境的敏感很可能導致刺激過度,致使我們沒有餘力可以面對下半天或是第二天。走錯行的壓力比做些瑣碎的雜事更花力氣。演變到後來,我們的生活因此變得貧乏,黯淡無光,意氣為之消沉,健康出現問題。

這種高度的敏感性(sensitivity)或是緊張(intensity)因人而異,高度敏感者所感受到的高度覺知能力意味著會有較多的資訊流向他們,而不是那其他80%的人。高度敏感者就像是用一只1加崙的桶子去裝2加崙的水。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受不了,彷彿我們就快溺死了,而我們周遭的人卻神態自若地往岸邊游去。舉例來說,與人交談或事件的發生不若對其他人而言那般「來去」自如

在工作崗位上的高度敏感者

想像一個像你這樣的高度敏感者,在一個現代化且極有效率的職場工作,這裡面有很多職缺和工作待補。在這樣的環境裡,創意雖好,卻不常被肯定或欣賞。

有些高度敏感者身經很多工作的考驗。我們的好奇心、對於一份工作很快就能上手的情況感到不耐、渴望去面對可以引發我們的想像和熱情的挑戰,以及令人覺得沮喪和無聊的工作所帶來的不安,在在造成我們的變動率偏高。對有些人而言,這會給他們一種失敗的感覺,不只是無法維持一段長時間的穩定(長到足以往上升遷到一個比較輕鬆的職位,偏偏我們又內藏一身的武藝),尚且包括無法駕馭工作。

「不過是份工作罷了,你為何不能忍耐下去?」這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高度敏感者極需要從事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那種可以產生被我稱為「心理收益」(psychic income)的工作。這包含了欣賞,或是做一份對某人或某事產生直接因果關係的工作。缺乏心理收益,工作就像信天翁一樣,成為無法擺脫的苦惱,把我們困在囚牢裡。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做「一份工作罷了」的工作,也試著去做,一次又一次地嘗試,希望下一份工作會做得久一點,會比前一個工作好一點。但是,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做「一份工作罷了」的工作會令人痛不欲生

栽培自己和你的職業

要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必須先自我成長。在繼續往下探討之前,建議你先從這個觀點來檢視自己。你是否察覺到自己的緊張程度?你是否隱約感覺到它如何影響你的人生關係?

下列幾點,適用於高度敏感者身上:

保護自己免於因為從事緊張的內心活動(情緒的、心理的、想像的)而受到過度刺激之必要。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理心是知易行難的事,許多自居為弱勢族群捍衛者的人權工作者,也同樣有這種問題。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罷職求去----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圖/許育榮

文/約翰麥斯威爾 譯/章世佳

求去者」所為何事?

去年獲選為「世界領導大師(Guru of World Leadership)」排行全球排名第一的約翰麥斯威爾(John C. Maxwell),在其即將出版的新書《領導力的黃金法則》裡指出,領導者往往會認為別人離職跟我無關,但事實上領導者通常就是肇因。

資料顯示,高達65%的人是因為他們的主管而離職。我們大可以說員工是離開工作或公司,但事實上他們通常是開除上司。「公司」沒有錯待員工,是人錯待員工;有時同事惹出問題,也會促使他人求去,但員工的頂頭上司往往才是孤立他們的人。

大部分領導者都能讓員工在首次見面時留下良好印象,而且人們對新工作總抱持樂觀態度,希望終能成功。但時間一久,領導者的真面目會露出來,無法維持刻意營造的形象。如果老闆是個蠢蛋,員工遲早會知道。所以,員工會開除什麼樣的上司呢?通常分為以下四類:

類型1/離開貶低他們的人

所有人都喜歡聽好話、都喜歡受人欣賞,然而,許多人在工作上沒有受到正面的回饋與欣賞,甚至常常是相反的,他們覺得被貶低。他們的老闆高高在上,輕視甚至蔑視他們。對任何一種人際關係來說,這種作法都代表災難,即使是在專業的工作領域。

領導者通常善於在機會或交易中發現價值,對人也需要有類似的心態。在為你工作的人身上找到價值,讚美他們所做的貢獻。他們可能藉由生產貨品或提供服務,貢獻價值給顧客;也可能透過增加總產值,貢獻價值給公司;還可能藉著增強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上發揮到極致,貢獻價值給同事。找一些事表達你對他們的賞識,他們會感念而為你工作。

類型2/離開不值得信任的人

你是否跟你不信任的人共事過?那是可怕的經驗。沒有人喜歡跟靠不住的夥伴工作。不幸的是,曼徹斯特顧問公司(Manchester Consulting)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職場信任程度正逐漸下滑,他們也發現,領導者最快在工作上失去部屬信任的五個毛病是:

□ 言行不一

□ 將個人利益置於團體利益之上

□ 隱瞞資訊

□ 說謊或說話避重就輕

□ 心胸狹窄

相反地,調查發現領導者建立信任的五種最佳方式就是:

□ 保持清廉正直

□ 公開溝通願景與價值觀

□ 尊敬員工如同夥伴

□ 將共同目標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 置個人風險於一旁,做正確的事

領導者想要建立並維持信任,與正直、溝通兩者休戚相關,如果你不想人們離開你,就需要展現言行一致、心胸開放,並做到值得信任。

類型3/離開無能的人

無論是工廠作業員、業務員、中階主管、運動選手或義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是名副其實的領導者,他們充分展現能力,並激發部屬信心,而非單靠個人魅力。

如果領導者無法勝任工作,反而分散團隊注意力,浪費人們的精力,讓他們無法專心做事,也把焦點從組織的願景與價值轉移到個人行為。如果無能的領導者帶領一群才高八斗的部屬,這些人會憂心領導者胡搞瞎搞;如果部屬技能不足或缺乏經驗,就更不知何去何從。不管哪一種情況,都會導致生產力下滑、士氣低落。

無能的領導者很難長期帶領才能出眾的人。

類型4/離開缺乏安全感的人

如果一個領導者重視部屬、正直不阿,而且能力卓越,人們就會心甘情願地跟隨,對吧?其實不然,即使領導者擁有上述三項特質,還有一個特質會讓人們求去:不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領導者很容易辨認出來,他們對權力、地位與認同的渴望,明顯表露在懼怕、懷疑、不信任或嫉妒的態度上,只是有時表現方式比較微妙。

格外傑出的領導者會做兩件事:培育其他的領導者,而且在工作上學習放手。這些是沒有安全感的領導者絕不會做的事。相反地,他們只想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因此他們不訓練部屬發揮潛能,以免部屬比他們更成功。事實上,他們不願看到部屬沒有他們的協助而成功,只要部屬步步高升,他們就備感威脅。

人們願意為給他們加油打氣的領導者工作,而不願意為老愛潑冷水的領導者工作;人們想要的是推他們飛上高空的領導者,而非扯後腿的領導者;人們想要的是幫助他們發揮潛能以致成功的良師益友。如果他們發現領導者關心的是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最後他們還是會另覓能者的。

留住人心的竅門

無論你是多優秀的領導者,偶爾還是會流失一些人才,但你可以嘗試使自己變成人們想跟隨的領導者。以下6點是我用來提醒自己,辭職的人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

1. 我為自己和別人的關係負責。當人際關係轉壞時,我會採取行動改善。

2. 我會在部屬離職前做個訪談。目的是要找出我是不是他們離開的原因。如果是,我會道歉並試著與他們敦睦情誼。

3. 我高度重視和我一起共事的人。人們信任領導者是一件很棒的事;更棒的是領導者也信任部屬。

4. 我把信用列在領導清單首位。我可能不是一直都能勝任所有職務,事實上每個領導者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但我總是盡力贏得員工信任。

5. 我認為我的心理健康能為人們打造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因此我會積極思考,以正確的行為待人,並遵循「你要別人怎麼對你,你也要怎麼待人」的「黃金法則」。

6. 我維持虛心受教的精神,也持續培養我對個人成長的熱情。我要學習不輟,以便持續領導。如果我不斷成長,絕不會成為阻擋部屬發揮潛力的「蓋子」。

流失頂尖人才是組織發展最不樂見的事,當那樣的情況發生時,別怪公司、競爭激烈、市況不佳或經濟不振,該怪的是領導者。絕對不要忘記,辭職的人往往想離開的是人,不是公司。如果你想留住最優秀的人才,並且幫助組織完成使命,那就勉力成為更好的領導者吧。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