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埃斯丁認為,「表現不足」的兒童當然有可能是缺乏環境刺激,但有些則並非缺乏環境刺激,而是缺乏處理這些刺激的方法
 
從智能發展的觀點來看,真正重要的並非「直接性經驗」,而是「瞑思性經驗(mediated experience)」。
所謂「瞑思性經驗」是說 一個人在經歷某種經驗時,他能將之重組、變化、架構、分類,而使其符合某一特殊的目的。譬如每個小孩都有接觸紅綠燈交通號誌的經驗,但大人如能告訴小孩「紅燈表示停止」、「綠燈表示通行」、「在十字路口設立紅綠燈是為了維持交通安全及流暢」等等,讓小孩有瞭解及思考問題的機會,這就是「瞑思性經驗」。
又譬如要小孩去買東西,向小孩說:「到麵包店去買一條土司」,小孩照著去買回來,這是「直接性經驗」。但若告訴小孩說:「到麵包店去買一條土司,這樣我們明天一大早在麵包店還沒開門時,就可以吃早餐」,小孩也照著去買回來,但因多了一個買麵包的理由,這就成了「瞑思性經驗」。
  
from「IQ與創造力  王溢嘉\著」
 
 
我想當一個人不曉得自己為什麼得要去做那一件事的時候,就會被動許多。如果知道了原因,以後就會較主動的去做這一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