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框架
 
人的心智很容易犯下框架的錯誤
 
框架:
做選擇時,依賴對決策問題所做的描述解讀的依賴性。
 
這種依賴性可說是人的心智程式中的Bug,在人的行為上從根本產生不一致性和謬誤,除非人所處的環境,能夠保護他們不犯下這些錯誤
 
人的判斷力十分薄弱,而且容易受到情境或參考點的影響。

在人們必須做數量上的判斷時,他們的結論很容易受明顯看得到的數量---也就是一種心錨(anchor)---影響,即使那個數量與事實無關。
 
當人們對於所估計的價值缺乏清楚的概念時,很容易受任意出現的心錨影響。

得或失的框架
 
人的偏好和判斷,基本上受他們的參考框架,對於目前、比較點、自然的起點所持有的假設影響。
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而改變了他們的參考框架,則人的行為看起來可能顯得怪異且前後不一。
 
心理學家卡尼曼和特弗斯基在多項實驗中,發現參考點的重要性。
 
一項實驗中,請兩組受測者選擇一套醫療方案,用來治療某種罕見疾病,他們預計將有六百人可能因這種疾病而死亡。
一、利得的角度
方案A:絕對能救兩百人
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救六百人,三分之二的機率一個也救不活
==>大部分人會選方案A
二、損失的角度
方案C:導致四百人死亡
方案D:三分之一的機率沒人死亡,三分之二的機率六百人死亡
==>大部分人選方案D
願意冒多兩百人死亡的風險,來賭一個人都沒死的機率。
... 當面對利得,他們就不願冒險,寧可選擇比較安全的方案 ; 面對損失時,他們就願意冒險。
由此實驗看得很清楚,在描述這兩項方案時,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參考點:以死亡人數(損失),還是救活人數(利得)來衡量結果。
 
面對損失時願意冒險,而基於一時的衝動,下危險的賭注,並期待到最後能夠毫髮無傷,這樣的人性...
 
損失發生後,人的感覺和得到利益時不同。損失可能叫人悔不當初,或者使人產生痛苦的其他感覺。
我們事先都知道,如果發生損失,就會有那樣的感覺,因此我們會採取行動,設法避開這些感覺
從這一點來說,參考點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採用不同的參考點,我們可能就了無遺憾。
要是某人習慣於認為自己擁有某些東西,那麼他可能願意埋頭苦幹、忍受困苦、冒險犯難,或者樹敵,只求避免失去那些東西。但如果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擁有那些東西,那麼他可能甘之如飴。
 
 
from「新金融時代  by Robert J. Shill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