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爵士樂的靈魂,就是即興。
 
這些故事裡滿溢著爵士樂手與歌舞女郎、妓女的露水姻緣,與龍蛇雜處的各地俱樂部經營者交涉、沈溺飲酒、吸毒的放浪人生。
 
這也是爵士樂黃金時期(1955~1965)的時代縮影。
 
除了John Coltrane等少數天縱英明者外,當時的爵士樂手幾乎很少跟毒品或酒癮沒有關係,在爵士樂是流行音樂的年代,為大多數尋歡作樂的男男女女,提供盡興音樂的樂手,也鮮少有不沈溺於藥物、酒精、性慾綜合的享樂,這道理很簡單,為別人打造盡興環境,自己又怎能不得意時盡歡呢?
 
為Barney Wilen打造爵士樂生涯康莊大道的Miles Davis,其實也是重度的藥物與酒精成癮者,只不過他是少數歷經卅年不衰的演奏者,收入一直都居當代之冠,所享用的酒跟藥物品質特佳,才讓他活到九○年代。
 
像薩克斯風之神「菜鳥帕客」(Charlie Parker)就苦於窮困跟毒癮交相逼迫,最後總是為廉價的毒品跟酒精折腰,也就英年早逝了。爵士鋼琴史上被譽為演奏好像「心在歌唱」的Bill Evans,更是注射毒品到最後一刻,即使彈奏鋼琴的手臂都是針孔,仍用身體壓著手演奏。
 
就像村上春樹講的:「這些知性白人的爵士音樂演奏,上了年紀後會讓你看得心痛不忍。」
 

可是,從另一方面講,爵士樂是最內化、最耗身心的演奏,幾乎沒有兩次在同一個俱樂部的爵士樂演奏會是完全一樣的,這跟那種歐陸古典樂團演奏巴洛克音樂時講求的一絲不苟、完全精準平衡,完全是兩回事。

也因此,極度的不平衡跟即興,讓爵士樂手的人生也失去了平衡。

Barney為了與某些大牌樂手合作演奏的機會而焦慮,因為當他拿著薩克斯風一上台,就是必須跟其他樂手即興「交手」,像跟發明「酷派」的Miles Davis,當時經常是破題來段長篇大論的緩慢情緒抒發式演奏,跟他同台的Barney就得「接招」,也必須「還手」,脫稿想出一段演奏回應,而這些精彩絕倫的交手過程,下台後必須馬上找到紓解內心煎熬與壓力的方式。 

Chet Baker的名句「Let’s Get Lost」(讓我們迷失吧),可說是這些爵士樂手的最佳寫照。

 

摘自 朱中愷\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